第171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活动现场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产业生态,并催生新的增长动能。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从医疗健康到金融服务,AI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其潜力与影响力日益凸显。然而,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框架?如何确保技术进步与社会伦理、法律规范的协调?如何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实现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月29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环球CEO智库,共同举办第171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邀请千禧研究所首席经济顾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原首席经济学家褚浩全主讲“人工智能、制度根基与经济增长”,并与微医国际总裁、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王阳,环球CEO智库创始理事长、普华永道原经济学家赵广彬,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秘书长刘功润展开圆桌讨论。
千禧研究所首席经济顾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原首席经济学家褚浩全发表主题演讲
褚浩全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应以发散性的思维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指出,作为一种通用技术,AI真正的经济效益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历史上,电力的初衷是提高工业生产率并降低成本,但它的深远影响在于彻底改变了工厂的布局,催生了流水线生产模式,从而重塑了整个工业体系。同样,人工智能未来的影响可能远超当前的认知,为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革。
人脑是用来做决策的。所有的决策都可以拆解为预测和判断两个环节。目前我们着重发展的是AI的预测能力,进展显著。AI 正在帮助我们做更好的决策。AI 做价值判断的能力现在基本还没有。怎样塑造AI 的价值观?这可能是下一阶段智能革命最需要重视的方面之一。只有当AI的价值观与人类的价值观“对齐”时,AI 才能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和导师,通过真正地理解人类复杂的价值体系,引导人们做出最佳决策,并建立深层次信任。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决定了经济产出,而劳动力又受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的渗透,这些传统经济学概念或将发生深刻变化,AI可能在未来重塑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不过,褚浩全也特别强调,经济增长不仅依赖技术创新,还取决于是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若缺乏合理的激励体系,即便技术发展迅猛,社会进步的方向依旧难以保障。
褚浩全最后总结道,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但人的内在素质才是根基。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最大潜力在于推动道德与价值观的提升,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意义,使社会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积极向上。如果AI能够助力社会建立更完善的道德体系,并在公平、透明、高效的基础上优化社会运作方式,它的作用将远远超出技术领域,甚至推动人类迈向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微医国际总裁、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IBM原全球高级副总裁王阳讨论发言
王阳回忆道,早在1989年,他参与的项目已开始利用神经网络训练AI。然而,在实践中,发现AI的学习能力并非绝对可靠,其“黑匣子”问题仍然突出。因此,王阳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要关注准确率,更要关注其决策过程的透明性。未来AI的发展方向应具备可解释性,即能够清晰地展示其分析路径,确保用户理解其判断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AI的可靠性,也能增强社会对AI决策的信任。他认为,开源化、多个AI协同判断、反复测试等方式,均有助于提高AI的可信度。AI的发展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社会信任体系的重塑。只有确保AI的透明性、可控性,并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AI的成长才能真正助力社会秩序的优化。
环球CEO智库创始理事长,普华永道、香港会财局原经济学家赵广彬主持圆桌并参与交流
赵广彬认为,对于企业家和投资者而言,AI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AI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未来商业竞争的核心武器。然而,AI的发展不仅带来机遇,也让企业家和投资者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如何应用AI?哪些领域将被彻底颠覆?如何在AI浪潮中保持竞争力?这些问题仍未有标准答案。此外,赵广彬强调,AI并非完全客观的工具,其训练数据、价值观、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其决策方式。这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究竟是人类在引导AI,还是AI正在引导人类?AI是否真的能超越人类的决策能力?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哲学与伦理的深刻命题。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刘功润讨论发言
刘功润指出,AI的训练数据质量与规则体系直接决定了其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他认为,当前AI训练面临的一大核心挑战是数据的可信度。许多AI系统依赖庞大的语料库进行训练,但数据来源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筛选,这可能导致AI的学习过程受到误导,进而影响决策的可靠性。此外,AI的发展不仅涉及技术突破,更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未来,AI的成功将取决于技术进步、产业应用与监管框架的平衡。只有在确保数据可信、产业化应用、监管适配的情况下,AI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
圆桌讨论
现场互动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