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全球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进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全球产业链的重塑,使得资本的流动方向和配置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海外市场复杂的监管环境、文化差异以及汇率波动等风险,依然是各国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挑战。
12月6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联合主办的“2024中欧金融与投资论坛暨CLF50冬季会议”成功举办,邀请了包括知名经济学家、金融与投资机构高管、智库专家及行业领袖在内的多位重量级嘉宾,深度研讨“资本市场进化与金融服务国际化”这一重要议题。活动由中欧FMBA课程部、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协办,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中欧校友FMBA俱乐部、中欧校友上海陆家嘴黄浦分会、中欧校友FOP俱乐部共同承办,玄悟家族办公室提供支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CLF50联席主席汪泓发表致辞演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联席主席汪泓在致辞演讲中就大会主题分享了洞见与思考。
在她看来,资本市场进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从历史长河看,资本市场形态随经济进阶持续演变。工业革命催生近代资本市场,为企业扩张融资;信息技术革命则驱动资本市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深度嵌入交易、风控与监管,不断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市场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进化与实体经济紧密相依、互促共进。汪泓表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资本市场给特斯拉、宁德时代等企业输血,促进其技术研发、产能扩张,企业成长反哺市场创新活力与规模增长,显示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价值。
金融服务国际化也为全球经济融合注入强劲动力。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很多挑战,但资本、技术与人才跨国流动依然在加速,跨国金融机构在跨境投资、贸易融资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表现非常活跃,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效率与稳定性是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金融服务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
汪泓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积极鼓励中资金融机构提供多元的国际化金融服务,为基建项目融资,畅通国际贸易渠道,加强国际经济领域的区域合作纽带,这些方面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了共同融资规则、风险防范规则等,这当中也有很多空间。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国际化需要稳慎推进各国监管合作,遏制跨境金融风险,构建公平、公正和安全的国际金融秩序。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CLF50核心成员叶国标发表致辞演讲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CLF50核心成员叶国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进化,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张,更体现在质量的提升。从早期的‘老八股’到如今5300家A股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加速成长,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增长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首要使命和战略目标。”
他认为,“资本+科创+产业”正成为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生态和发展逻辑,通过金融活水、资本力量牵引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上交所的科创板、深交所的创业板,以及北交所专精特新板块的设立,都标志着资本市场已将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第一使命。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开始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既拥有专业性、市场性、服务性的优秀基因,又拥有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红色基因。经过33年发展,现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上证微博等平台在内的全媒体矩阵。
上证报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的有机统一,积极履行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职能,是中央政策权威的解读者、市场秩序公正的维护者、投资者权益坚定的守望者、行业声音可靠的传播者。上证报既是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的财经全媒体机构,也是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
《2024上海金融前沿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左起:盛松成、汪泓、叶国标、许斌)
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CLF50首席专家赵欣舸的主持下,汪泓、叶国标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CLF50首席专家盛松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许斌共同揭幕发布《2024上海金融前沿研究报告》。报告聚焦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开放、绿色金融、资本市场与消费金融等议题,结合全球金融科技崛起、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趋势,以及金融开放与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需求,系统梳理了上海金融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建议。报告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在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办的委托与指导下完成,凝聚了多方专家智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CLF50首席专家盛松成发表主旨演讲
盛松成在“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新发展”的主旨演讲中表示, “当前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比,我国央行降准还有较大空间。预计今年我国还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至0.5个百分点。”他认为,降准是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因为,在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缓解商业银行的息差压力。
盛松成进一步表示,此外,我国大部分国债和地方债都由商业银行购买,目前我国70%左右的国债由商业银行持有,82%左右的地方债由商业银行持有。降准将增加商业银行可自由使用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正在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趋于减弱。”盛松成说,下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有效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许斌发表主旨演讲
许斌发表了“新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的主旨演讲。他以中国宏观经济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内外平衡的重要性与当前面临的多重挑战。他指出,内部平衡的核心在于实现较低的失业率、较高的GDP增长率和温和的通胀率,而外部平衡则需关注贸易余额占GDP比率的合理性。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青年失业率偏高和通缩压力显现的双重困境。尽管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但中美利差的扩大正在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为政策制定增添了复杂性。
针对上述挑战,许斌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上的政策选项,例如通过严格资本管制与宽松货币政策相结合来稳定汇率,或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以实现利率平价。然而,他强调,在现实环境中,面对美国对华关税的加剧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或将优先选择“保汇率”而非“保出口”,同时通过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高失业率和通缩难题。
谈及“特朗普2.0”时代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许斌分析认为,如果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更高关税,这将进一步挤压中国对美出口空间。对此,他提出“双转型”的应对策略,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供给侧转型需要从数量驱动向效率驱动升级,而需求侧转型则需逐步摆脱对外需和物质资本投资的依赖,转向国内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驱动模式。
圆桌研讨Ⅰ(左起:芮萌、鲁俊、周晔、曲向军、苏东)
第一场圆桌研讨聚焦“逐潮向海背景下的产业与金融趋势”,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CLF50核心成员芮萌担纲主持,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周晔、原平安集团执委兼新方正集团董事长鲁俊、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华登国际合伙人苏东做交流分享。
周晔指出,中国在To C(消费者端)支付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全球未必具有普遍性,而在To B企业收款和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全球化的支付未来,可能不存在“全球最佳模式”,而是更加灵活和区域化。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加快,如何打破现有支付壁垒、跨越支付基础设施的挑战,将成为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鲁俊表示,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其倾向于投资于高效率和高回报的行业,而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双转型”阶段:一方面需要通过提升效率实现内部优化,另一方面则需要寻求新的增长路径。未来,中国企业与资本将更加注重以全球化视野推动本地化运营,实现由中国资本驱动的多元市场参与。这一趋势的成熟,或将催生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百年中国企业。
曲向军建议,在服务企业出海上金融服务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提供非金融服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助推企业出海要做的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而且要结合当地的政策、合作伙伴以及产业生态,为各类企业提供非金融服务;二是技术赋能金融机构,运用技术加强国内网银系统的建设;三是提供“投融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帮助出海企业进行投资和融资。他认为,在当前老龄化的背景下,加上地缘政治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的出海将是持续性的战略考量。
在苏东看来,出海的成功往往取决于CEO的企业家精神,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引领团队的执行力。出海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市场拓展策略,更是解决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CEO的战略眼光、组织架构调整和文化输出的能力,对出海成功至关重要。企业出海不仅是战略布局的选择,更是企业家领导力、团队执行力和市场敏锐度的全面体现。
圆桌研讨Ⅱ(左起:黄生、但斌、李亚军、罗新宇、张乃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核心成员黄生主持了第二场圆桌研讨,与上海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上海国有资本研究院院长罗新宇、道禾长期投资董事总经理张乃军围绕“资本市场进化中的并购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度交流。
李亚军认为,半导体行业有几个独特的规律。首先,根据摩尔定律,产品性能每18个月翻倍,价格减半,导致技术变化迅速。其次,产品生命周期短,研发周期长,但产品上市后寿命短。第三,行业呈现赢者通吃的特性,一个新兴公司可能突然超越现有的市场领导者。最后,半导体公司通常是短期强者,不像传统行业那样有较长的寿命。
但斌主张企业通过创新和竞争而非并购和炒作市值来实现长期发展,并呼吁资本市场进行制度改革,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和竞争力提升。他认为,并购并不是伟大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式,优秀的企业应通过原创性技术和主营业务的发展来获得成功。很多通过并购发展起来的企业虽然在二级市场被频频炒作,但最终可能并未创造真正的价值。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短期炒作和不健康的并购行为,他呼吁证监会推行更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的改革。
罗新宇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胜者为王的“存量时代”。大企业将成为产业链的核心,“做大做强做优”是中国企业在这个时代的必然选择,而整合成为关键手段。他强调,推动并购的过程应该是由市场化驱动,而不应依靠行政力量。同时,国资的功能也在发生转型,从过去单纯追求自身发展,到现在更关注科技创新、产业战略和国家安全这三大核心功能。
张乃军提到,当前并购市场中,部分并购交易依然是炒壳、炒市值,导致了大量商誉的产生,这种做法缺乏长期效益。他强调,监管层推动的并购案例制(类似于陪审团制度)对于市场的影响深远,目的是将好的资产做成流动性强的上市公司。并购的本质是使资产具备流动性,并为未来的资本市场提供支持。
论坛最后还举行了隆重的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30周年校庆捐赠表彰仪式、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大湾区分会授牌仪式以及“金投协-陆黄分会-FMBA俱乐部-FOP俱乐部”益结金兰仪式。
左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校友关系与教育发展办公室主任刘湧洁,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联席会长周晔
左起:上海城投诚鼎基金董事长、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会长陈智海,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大湾区分会会长但斌,华大共赢投资基金合伙人、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大湾区分会秘书长李龙飞
左起:中欧上海校友会陆家嘴黄浦分会执行会长靳光学、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秘书长高男、中欧校友总会会长李文、中欧校友FOP俱乐部代表郑淑英、中欧校友FMBA俱乐部会长陆吉
上海城投诚鼎基金董事长、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协会会长陈智海作闭幕致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CLF50首席专家赵欣舸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CLF50秘书长刘功润分别担任本次论坛上下半场主持人。
左起:陈智海、赵欣舸、刘功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