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第三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绿色金融论坛暨可持续未来论坛・中国站在中欧上海校区成功举行。本届论坛围绕"转型进行时:金融与商业协同增效"的主题,就相关政策趋势、绿色与转型投资、各行业低碳技术与转型实践、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中资企业出海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连网金融学教席教授余方(左一)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右一)共同发布报告
作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和中欧金融MBA(FMBA)课程部合作共创的最新研究成果,《2024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在论坛正式发布。中欧运连网金融学教席教授、金融MBA(FMBA)课程主任余方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秘书长刘功润共同发布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余方指出,本次报告的一大特色是精选了金融MBA2022级同学的毕业课题报告,这些报告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刘功润分享了报告中的几个核心议题,重点就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迅速崛起的原因作了阐述。随后,双方还就如何通过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实现零碳排放,以及在中国如何进行ESG投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余方、刘功润围绕报告进行高峰对话
《2024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政府明确的“双碳”目标不仅为绿色金融市场提供了政策指引,也激发了企业的绿色转型需求,为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注入了强大动能。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0.08万亿元,位居全球首位。然而,尽管中国已在可持续金融市场崭露头角,但与欧美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和监管体系相比,仍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借鉴欧盟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经验,以提升市场透明度。例如,欧盟的《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和产品披露具体的ESG信息,使资金流向清晰化。通过建立分阶段的ESG信息披露标准,逐步实现从有限到合理的鉴证机制,中国有望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信任度和透明度。
同时,绿色金融市场的多样化趋势使中欧合作成为可能。中欧双方已通过合作推出《共同分类目录》,覆盖气候减缓的72项经济活动,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经济活动范围,以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标准统一。通过持续深化合作,中国有望在全球绿色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并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报告指出,绿色债券和贷款主要支持低碳行业的发展,但高碳行业转型依然亟需金融工具创新。通过转型债券和转型贷款等金融手段,以及碳溢价的市场机制,金融体系可以有效推动高碳行业低碳化,加速碳密集产业的转型步伐。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是市场化的选择,更是引领全球经济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必要路径。
点击左侧快捷栏,可转接中英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