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2024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发布暨CLF50秋季会议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表示,应充分发挥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
在盛松成看来,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目前讨论的一个焦点是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以释放居民部门的购买力。我国曾在2008年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过下调。去年8月31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降低居民的住房贷款成本。随着今年5月17日房地产新政后新增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大幅下降,市场近期对于是否再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讨论颇为热烈。
他表示,尽管对于利率差异的估算存在不同观点,但普遍认为存量房贷利率与新增贷款利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存款利率较低,而存量房贷利率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居民提前还贷,挤压了消费。当然,考虑到银行的承受力、防范风险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相关部门在考虑降低现有贷款利率时会比较谨慎。”
盛松成进一步表示,在非房地产领域的消费贷款方面,我国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中美两国家庭债务中消费贷款的占比存在差异。美国家庭部门的非房消费贷款余额占家庭债务的比例长期维持在30%左右,而中国为24.7%。这一现象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差异等,但这仍然显示出我国在非房地产消费贷款领域具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盛松成认为,目前,科技手段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金融机构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并深入挖掘关键消费场景和客户群体的潜力。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关注需求端,供给端的优化同样重要。通过促进供给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推动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因此,金融机构在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时,应充分考虑供需两端的平衡,以实现消费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