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伟大的转型:金融个性化重塑全球银行业》推荐序一
亚洲银行家创始人以理的著作《伟大的转型:金融个性化重塑全球银行业》中文版近日已正式发布。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为本书中文版作推荐序:
推荐序一
我认识以理先生是在《亚洲银行家》刚进入中国的2001 年。这是一个中国银行业科技变化巨大、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以理先生和他的《亚洲银行家》见证了这个时代。回想起当年工商银行首家创新, 将分散在全国的36 个数据中心整合成一个,这个举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它迅速改变了传统分散作业的模式,实现了后台业务处理工厂化、集约化和规范化运营,此后总行的金融交易中心、单证中心、报表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电话银行中心、短信平台、远程授权中心建立和运营,个人金融、信用卡、财富管理、贵金属交易快速发展,极大地削减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如报表集中编制一项改革, 就释放出人员3万名,每年减少人力成本支出近60亿元。2023年工商银行收入成本比为26. 9%,低于国际同业20多个百分点。2000年时,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仅为30. 8亿元,到2023 年中间业务收入达1500多亿元,增长了50 倍。尽管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进步飞快, 但是20年来整个金融科技进步更快,支付领域出现大量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现金使用习惯。2023年,我国电子支付笔数为1. 25万亿笔,金额4000万亿元。从支付总额看银行业占据了90%,但从支付笔数来看,非银行支付机构占比80%,达到1 万亿笔。而在20多年前,这类机构根本还没诞生。
以理先生在他的著作《伟大的转型——金融个性化重塑全球银行业》中记录了金融历史的变迁。正如他所言,在世界上出现了金融和科技之后,就出现了科技在金融上的运用。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近20年来金融科技进步飞速,极大地改变了金融的业务模式、产品、服务和流程。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改革正如火如荼,银行业迅速转型,从网点大堂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到系统后台的精准客户画像,从追求丰富流量入口的单一模式到聚焦于数据治理、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智能投顾改善了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远程移动技术颠覆了银行营业服务模式。20年前的数据集中,又悄然地走向分布式数据系统。管控好资产转化中的风险是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难题,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提升了资产转化过程中对风险的把控能力,银行尝试通过学习积累胜败经验,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判断、决策信贷,使金融机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依赖经验向依据数据转变。
银行在未来竞争中会不会保持优势,关键在于是不是能成为掌握数据的强者,是不是能认清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并采取新举措,通过大数据技术,重新发展和塑造新的经济金融关系,找到适合自己银行模式的客户群体,并依据大数据分析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银行商业价值链和产品价值链向外扩展延伸,深刻改变金融服务供给模式,重塑银行业的生态和竞争格局。银行竞争的焦点不再限于单纯的金融服务竞争,还包括金融科技、组织、制度、文化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竞争。
以理先生的新书展示了未来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并且警示了未来的金融危机。未来的银行面临着跨界机构的挑战,银行的竞争者可能不是熟悉的同行和同事,而是新的金融科技参与者。未来的银行必然会走向个性化时代,科技进化及银行净息差收窄已预示着变化的趋势。未来的金融可能不是一个场所,但它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服务。未来的金融家,或是懂科技的金融专家,或是懂金融的科技专家,因此终身学习、持续充电、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是其知识不断迭代更新的关键。金融科技亦在不断进化中,人们为今天的金融科技赞叹、欢呼,但明天、后天会有更新、更难以预见的金融科技诞生,可以预见变化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它们也必然会一次次冲击现有的金融业态,对金融业形成长期的、深刻的挑战。
未来最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必然会应时应需而变,除旧布新、革故鼎新, 导致不同银行之间竞争的代际差距拉开。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金融信息的传输、接收、分析、处理技术的革命,它将进一步打破金融交易和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带来客户需求偏好的改变、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面扩大,带来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大幅提升,带来商业模式、理念和金融文化上的一系列变化。金融的消费、支付、授信和融资核心功能开始进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导致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渐行渐远,而一个富有活力与效率的新金融业正渐行渐近。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