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功润表示,理解“金融强国”背后的深意,首先要把握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即在当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节点上,金融活水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路径。
所谓“辨方位而正则”,理解“金融强国”背后深意,首先要把握其提出的时代背景。“金融强国”是在当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节点上提出来的,换句话说,“金融强国”将以引导金融活水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路径。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赓续进程,历经初创、不断完善、持续深化等多个阶段,直到今天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意蕴,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无疑是建立在过去我国由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变为独立自主的工业国,再大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艰苦卓绝探索实践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超越。
我们梳理先进国家的发展逻辑,很容易找到一条规律性线索:所有国家几乎都是从工业大国发展到贸易大国,再跻身经济大国序列,最后谋求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放眼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较量、角逐,甚至冲突与对抗,越来越表征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博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今天,谋求“金融强国”的目标使命是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选择,也恰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有力支撑。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政治性”与“人民性”之于中国特色金融工作的价值,使其从根本上超越了金融资本的天然逻辑。从本性上讲,金融是“逐利”的,曾一度备受诟病的金融乱象、金融“空转”等,概因如此。如果金融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不以支持先进生产力、不以支持健康向善的产业为导向,如果金融一味沦为资本的数字游戏,那作为工具的金融显然就本末倒置了,人就容易沦为金钱的奴隶。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关键要义是让金融资本在正确的方向、在合理的区间、在安全的轨道运行,既发挥金融资本的市场配置效能、杠杆作用,又能引导金融活水流向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金融更好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核心意义是要解决把金融活水引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五篇金融大文章,字里乾坤,指明了金融重点支持、发展的方向,即: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普惠事业(包括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支持健康养老产业,推动金融数字化发展,等等。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根本目标是因势利导,通过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和融资结构,助推我国产业经济结构换挡转型,重点是要提升经济创新能力、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的价值实现。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蕴涵着中国未来增长的空间。当前所有金融的助力以及高质量服务,都绕不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和服务科技创新。科技兴国对当今之中国,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已经到了关乎根本的时刻,必须要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的产业转化,以及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支持发展服务经济。中国经济已经确定性地从工业经济走向服务经济,现代服务业已经跻身最重的经济体量。服务经济更多是非标的创新性业态,不适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系统性管制思维,要鼓励创新,就需要有更具灵活、包容的政策环境。金融支持服务经济需要有更多场景化的应用创新,比如可随着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创设相匹配的消费金融产品。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可持续金融、转型金融发展,完善绿色金融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实现动能结构的转型升级。四是加强健康产业布局。鼓励健康产业布局和养老金融产品发展,服务人们对于高质量生命品质和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国际关系反复、局部冲突频发等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以美元流动性收紧为核心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传导,也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使得外部冲击与内部风险交织,极易产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就像开车时要协调好“油门”“刹车”的关系一样,防范发生“翻车”的系统性风险。
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和部分中小银行等领域仍存在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从房地产金融化对商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来看,当前亟需妥善处理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如处置不当则很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此其一。其二,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可能产生交叉风险,因此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的同时,要对外资金融机构及其行为进行持续的穿透式监管,规范其发行和交易行为,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其三,要提高监管科技水平,强化对潜在风险的监测和分析,需要在潜在风险引发偿债能力恶化和流动性比率降低之前,采取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
作者:刘功润,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