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启动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成立15周年圆桌会议在上海举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在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他理解,这个命题其中也包括中国式金融现代化。姜建清认为,中国式金融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以下为演讲原文:
首先感谢大家挤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论坛会议。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走过的15周年道路,是中国金融体系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到顺利基本建成的关键时期。研究院是中国金融现代化建设的见证者,作为智库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挑战、展望未来,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对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金融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金融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进入到新世纪,人们对金融的发展有了许多新的理念,二战以后,美国和西方多个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福利社会也得到大发展。1980年代以后,英美走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道路。这是针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反弹。意味着政府不能干预经济,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导致了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自由的流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同时也让西方国家内部也出现严重问题,包括财富分配不公和社会分化,逐利成为西方金融业的唯一追求,唯利是图的华尔街金融模式成为各国效仿的榜样。金融在逐步异化,摒弃了以人为中心,慢慢见物(财富)不见人了。在世界跨过了20世纪,特别是经历了惨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反思这种金融模式的弊病,愤怒于金融资本主义的贪婪,反对少数人群占有金融财富导致的社会不公平、不均衡发展,造成经济发展的创伤和公平秩序的破坏,加剧全球经济失衡及风险。人们开始思考金融新的发展理念,思考金融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呼吁金融包容性增长,在公平与效率可持续之间平衡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也包括中国式金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金融的创新性。指的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企业在社会创新体系中扮演着真抓实干的主体作用,实现创新技术的研究、迭代、落地和应用。政府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培育、支持和激励作用,加强基础教育、制度和设施建设。金融与创新同生同荣、兴衰与共,金融体系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展开布局,在金融制度、政策、产品、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广覆盖、多层次的系统性安排,对创新链的各主体、产业链的各环节和创新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支持,促进金融体系与创新体系发展有效协同。创新对金融的影响十分巨大,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经改变了金融模式、业务和产品,打破了金融交易和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带来了商业模式、理念和金融文化上的一系列变化。金融科技已经从传统的工具角色上升为金融变革的驱动力。
金融的协调性。金融的协调性包括数量发展与质量发展,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的统一。它是新发展理念下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和技术扩散,有利于提高要素生产率,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实现金融机构功能性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
金融的绿色性。绿色发展是全球的共同需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扎实推进低碳转型工作。这给金融业带来崭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作为资金、资本的传递者,除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权问题之外,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与包容发展,为未来整个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金融的开放性。改革开放是解决矛盾、应对挑战的“关键一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破除现代化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高标准统一开放、互惠互利、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才能抵消国际贸易战冲击带来的外部需求减少。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面前,中国越是要坚持对外开放,越是要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在开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金融的安全和风险防范。
金融的共享性。金融机构作为资金、资本的传递者,承载的价值不仅仅是获取利润,而为了未来整个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除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权问题之外,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与包容发展。金融企业在创造价值,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通过金融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自立自强,推行普惠金融助力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从而为社会创造多重价值。金融的目标是创造财富,但不是唯一的效益最大化,作为长期价值的思考,又必须承担新的金融理念。为了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金融家在经营中,既要考虑股东价值最大化,也要考虑为社会做贡献。要处理好企业作为“经济人”与“社会人”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平衡协调好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平衡协调股东、客户、员工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金融体系的塑造过程还远没有结束,直到未来某一天每个人都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平等社会的宏伟目标才可以宣告这一目标的实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未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现代化,它关系到金融为了谁,往何去的问题,关系到金融观念、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关系到社会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结果的优化和公平,关系到金融是服务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问题。金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金融改革成果真正服务于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奋斗。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中国式金融现代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