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现场
2017年12月22日下午,第100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特邀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教授主讲“‘一带一路’的区域支点:中东欧投资的多维视角”。沙龙由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辞。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教授致辞
盛松成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不忘初心,坚持做了10年,倾心打造了100期高品质的公益金融家沙龙。十年磨一剑,十年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坚持通过开展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工作,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为中国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发展服务。研究院定位为开放、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依托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研讨“一带一路”倡议下金融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并关注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金融发展,致力于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及广大金融投资者、消费者提供一流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推动金融机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教授作主题演讲
姜建清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目前, “中东欧国家”概念在我国主要是指包含中欧五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东南欧八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阿尔巴尼亚)在内地16个国家。其中11个国家为欧盟成员国,5个国家为欧元区国家。中东欧16国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和发展需求,而且内部差异性和多样性明显。
中东欧民族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大约是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从10世纪到16世纪,中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在文化和经济之间明显趋近。但到了近代,中东欧地区成为多种矛盾的集合点和各类冲突的迸发区。宗教是文明的载体,不同宗教和文明的交融造就了中东欧复杂与多元的文化,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风格。从民族上看,中东欧国家可以分为斯拉夫和非斯拉夫两大部分。从宗教来看,中东欧国家的宗教也错综复杂。主要是中部和西部的天主教,东部的东正教和南部阿尔巴尼亚等地方还有伊斯兰教。民族与宗教在长期历史中交织演化。近代以来,中东欧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欧剧变、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其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大都是大国之间战争的副产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东欧国家是最早承认和与我国建交的一批国家。但冷战期间,受中苏关系的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彼此交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与中东欧关系逐渐实现正常化。特别是2007-2009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之后,双方寻求合作的意愿上升,“16+1合作”开始形成。
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主要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一是“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期下全球治理实践的新探索,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国与中东欧各国进一步深化合作、谋求共赢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二是中东欧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受益于相对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宽松的税收环境和税收激励,大多数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平稳向好,增速高于西欧国家,更成了欧洲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引擎。三是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新机遇。“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16国共同创建的合作平台,是中欧友好合作的创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16+1合作”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姜建清教授同时认为,与欧盟等西方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走”进中东欧过程中,尚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中东欧国家与欧盟在经济上高度关联,面对结构性依赖的经济格局,作为后来者,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和投资合作,更多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来扩大合作。二是中东欧国家受欧盟制度规则的影响日益广泛,作为外来者,中国在走进中东欧地区过程中有时会受到欧盟政策的羁绊和当地政策的不确定性因素等影响。三是当地投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欧盟资金对中东欧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商业化投资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
展望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需要创新模式,加强整合联动“走出去”、嫁接中国元素“引进来”,经贸、投资、文化交流合作多管齐下,兼顾欧盟主要成员国在当地的利益格局和中东欧国家新的利益诉求,通过增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推动中国-中东欧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具体来讲需要加强重点项目突破,完善资金合作模式,增强产业深度合作,加快商贸往来布局,打造旅游产业链,以及加强人文交流。
最后,姜建清教授还与嘉宾做了现场互动。300余位来自金融业界的嘉宾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