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上海金融大讲坛暨第111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特邀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做了题为“改革开放40年的当口:中国经济展望”的主旨报告。
沙龙现场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当口,外部发展环境持续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预期引发了普遍关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新形势,理性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10月19日,第17期上海金融大讲坛暨第111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特邀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做了题为“改革开放40年的当口:中国经济展望”的主旨报告。
上海金融大讲坛由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承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功润博士主持本期讲坛活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旗下陆家嘴金融网做现场图文直播。
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发表主旨演讲
一、危机十年全球经济新变化
沈建光博士认为,过去十年变化最大的是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紧接着欧洲出现了更严重的欧债危机,包括日本也陷入了危机,全世界都危机。但是中国过去的十年,得益于当时2008到2009年的四万亿救 市。当时很多人批评得很厉害,但是现在回过头想一想,没有这四万亿很多事情也不会发生。中国十年前还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美国当时的全球出口量远高于中国,进口可能是两倍于中国。十年之后,中国的全球出口占比已经大大领先于德国和美国,这就是这十年的变化。欧美在金融危机,企业拿不到贷款,在收缩,而中国在大规模地扩张和发展,现在已经变成遥遥领先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今天贸易战还可以打一打,十年前基本上无法招架。
第二、更重要的一个变化不是贸易出口,而是中国的零售内需也是第一次超过美国。十年前中国的零售市场只是美国的1/3,当时日本跟美国打贸易战,美国对日本发动贸易战是80年代,日本最高点的零售是美国的1/3,根本没法打。如果十年前打贸易战,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打的,但是今天来看,中国跟美国的内需市场平起平坐,甚至有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国,这个对美国人的刺激很大。零售当然不包括服务业,服务业美国还要比中国高,但是服务业的很多计算是比较虚的,但是这个零售是实打实的。这其实对于美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惊醒,所以说这个世界上,零售业的老大已经是中国了。
另外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高新技术。过去十年,中国的技术方面,移动支付已经是世界第一,技术应用也是世界第一,电商、移动支付、金融科技领域,中国的科技发展还是非常快的,而且有些领域是全球领先的。中国的高新制造业、高科技行业的增速和投资规模,远远大于全球平均水平。说明什么?中国的资源消耗型重工业,其实增速是比较低的,都是低于平均水平,所以经济其实在转型。过去十年在这个方面,现在虽然看到很多问题,国内经济看到很多困难,但其实从大的面上,经济的增速和产业的升级换代,特别是高新科技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中美贸易战,短期是贸易摩擦,中期就是科技竞争,再长期一点就是国家体制间的差别竞争,再长一点就是全球主导力的竞争。欧美一些国家的银行行为,还是受市场的控制为主要,中国则是政府的力量在里面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背景。这也是说中国今后的挑战之所以这么大,其实就是加杠杆。过去十年杠杆一直在往上升,今年其实经济困难最核心的还不是贸易战,因为贸易战只是影响出口,但是实际上出口表现还比原来好,主要就是去杠杆。上半年收缩杠杆造成的一个经济下行,特别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更多地跟去杠杆有关系的,欧美国家反而它的杠杆率可以有上升的空间,特别是经济开始复苏了,企业情况好了,包括日本最近很明显,德国也是,它的贷款增速往上升,银行自愿加大贷款力度,反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在提升。
这个情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全球过去十年靠印钱解决经济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社会裂痕扩大,民粹主义抬头。这里面核心的就是收入分配的差距的拉大,在美国这个现象特别明显,工人的实际工资没怎么涨,跟通胀是一样的,但是资产价格翻了好几倍,房价涨、股价涨。占美国劳动者总数1%的最高级别劳动者比如CEO等的收入是1.64万亿美元,而美国40%,最低的级别20%的工人,只能赚5000多亿美元,再加20%,当中的20%是赚一万亿美元,所以40%的工人加起来,都赚1.58万亿美元,没有超过1%的人赚多,这个比例悬殊是在扩大,这也表现在美国工资不涨,但是资产在涨。财富的不均衡在美国很严重,最高的1%的美国富人所拥有的财产是34万亿美元,最低的美国40%的人口拥有的财富数量只有2500亿美元。所以这也是理解为什么美国经济反而有这么多人不满,去选特朗普当总统。很多美国人说,只要不是希拉里这些人我都选,不光是美国,在欧洲也很盛行。
二、滞胀还是流动性陷阱?
国内的挑战就是中国大幅度加杠杆之后面临的去杠杆的挑战。去杠杆的挑战还是比较严峻的,政府也担心杠杆对经济造成的危害,所以去年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出席了两个会议,一个是全国反金融风险大会,还有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但是没想到今年又叠加了中美贸易摩擦,所以情况更加严峻。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但是之前在加杠杆,也就是美联储降息之前,经济都很好的,金融市场非常活跃,就造成了资产泡沫。也是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加杠杆,后来杠杆加不上去了,就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问题。在加杠杆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都是在去杠杆的时候容易出问题。十九届三中全会,去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把去杠杆、去贫困、去污染,三去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其中第一个就是去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去杠杆一去就是半年,去年社会融资的总量都还是增速14%,银行贷款也增长了13%,都很高。今年去杠杆去了半年,马上出现了很多经济困难,很多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被国企收购、被其它民营企业收购或者出现问题,一个原因确实是因为在加杠杆的背景下在拼命地借钱,扩张得很厉害,看好经济前景所以加大投资,甚至借钱把自己的股权质押,但是突然之间收杠杆了,造成很多的困难,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负责人跑路,这其实是一个原因。在加杠杆的背景下,包括美国次贷危机之前,也是个人拼命买房子,没有收入也去买房子,因此美联储一加息,美国出了次贷危机。中国去杠杆的任务很急剧,去了半年,这么多企业出问题,看起来到今天这个地步,决策层也感到有点担心了,否则不会四个领导人都出来安抚市场经济。
今年三季度数据明显看到数据下滑,当中主要就是去杠杆的力度,所以中国政府的反映还是很快的,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开会,已经把去杠杆调子变成了稳杠杆,提出了六个稳:稳投资、稳预期、稳外资、稳金融等方面,这里面的稳,包括前两天的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说,杠杆率已经稳住了,不用再去了,这个意思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如果看央行的操作,其实动作早就已经开始了, 7月30号之后,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从2.9降到现在的2.5、2.6之间。
按照财政部部长的观点,今年减税已经减了八千亿了,可能今年还得再减,一共要减一万亿,其实就说明了中国的政策已经完全转向。但问题是这样的货币政策转向,在实体经济感受不到,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很难跟上。这里面就是流动性的问题,类似于流动性陷阱。日本当年是什么情况?央行也是拼命地量化放松,给银行释放流动性,但是银行当时不愿意借款给企业,造成信贷收缩。中国现在也有点类似,但没有日本这么糟糕,日本把利息降到零之后搞量化,但是银行还不愿意借钱,中国还没有到零,但是量化放松很多地方已经在做了,但是贷给银行的前面,银行间的市场流动性很快代表着银行间的利率水平下降,但是到了民营企业还是贷不到钱,小微企业更贷不到钱,所以这个现象,其实是跟货币传导机制相关的。
这里面货币政策效益递减,什么原因?中国企业的债务压力很大,过去加杠杆很多债务没有解决,到时候银行还是不愿意借给他,不敢借给他。第二信贷资源过渡集中在房地产。房价今年涨还是跌,大部分认为会涨,我是少数认为不会涨而会跌的。说房价不会涨,可基本上问过所有的银行的行长,你最愿意借钱的,如果没有限制的话,都说是房地产公司,但是政府有限制。他们说现在其他行业都不好,只愿意借给房地产,因为房地产还有抵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最安全。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只有房地产好,大部分都不好,收入下降,那么来买房子的靠什么购买力?这是很畸形的。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房价一直在涨,经济基本都还不错,收入都在增长。现在收入增速在不断地下降,房价还这么高是矛盾的。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私营工业企业从各个领域来看,从利润总额增速,从亏损企业单位数,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之前都是好于国营企业的,现在是差于国营企业,这些指标都非常清楚地看到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在恶化。还有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也是很明显的。这个私营企业就是在今年去杠杆的情况下,也很有意思,如果是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也就是201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分化,你说同样的数据调整,为什么在2013年到2017年之前没有出现偏差,而在这段时间可以出现这么大的偏差?这些问题恰恰是需要得到解释的。这也解释了流动性心理,就是银行不贷给这些企业是有原因的,经营情况在恶化,银行不敢贷给这些企业,宁愿贷给国有企业或者地方融资平台或者房地产,这些相对安全。但是越是这样做,就越是加剧了分化。
在加杠杆的时候,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2016、2017年基建投资增长了20%,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借银行的钱来搞基建。今年一去杠杆,一控制地方债务,明显看到基建投资大幅度下降,其它的只有房地产新开工的还不错。今天公布的房地产数据还是很不错的,新房销售百分之十几,特别是我们看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因为管控,主要的增长点在小城镇,这些都是以前搞货币化分房,棚户区改造的地方。现在看到一个情况,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二手房需求还是比较强的,但是信贷控制比较紧。但是到了三四五线城市,因为二手房交易少,好像房价涨的不太理想,二手房卖掉很少有人接盘。一线城市确实有二手的需求,或者人口的流入。这是中期的,为什么流动性陷阱是中期的风险?因为现在贷款不行,因为银行行长都有很大的纪律压力,就是一旦有一笔坏账要终身追责,即使让他贷他也要考虑好,放再多的钱给这个市场,银行贷给企业还是很谨慎。
基建大干快上我觉得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可能减税对刺激经济,解决当前很严重的信心问题实际上更有利。为什么?因为关于基建我们看到,中国西部地区固定投资规模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00%,然后中部地区百分之百现在开始下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再拔高投资,这里面的债务风险就会加剧,因为西部地区很多地方造地铁都是靠借钱,现在再让它借钱搞基建会加强债务风险,包括专项债,已经发了七千五百亿,再加大力度,会更加扩大债务风险,跟过去的去杠杆又不相符,而且基础建设对经济的拉动是递减的,很多地方建的地铁,去年叫停了很多,在三四线城市建地铁,可能很多地方都是亏钱的,经济效益短期内拉动GDP,但是之后就是地方政府的帮扶。这些大项目都是政府项目,政府的基建当然可以对钢铁产生刺激作用,中国一个国家生产的钢铁是全国世界好几个国家之和了,再拉动基建其实效用在下降。但是减税很有空间,政府的口风应该变了,过去说减税空间不大,因为收入好像也在下降,而且支出的需求在上升,所以减税的空间不大,但是最近财政部长表示减税还是有相当的空间的。
三、贸易战折射中美关系变局
接下来还有两个话题,一个就是贸易战,贸易战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沈建光博士认为,对中国现在的经济金融格局、明年的展望最重要的判断,贸易战能不能达成妥协,最好的机会就是两国首脑会晤,就是11月份在阿根廷的G20。如果会晤的话会让这个贸易冲突有个比较好的交代,对中国明年的发展非常有利。之前的问题在哪里呢?特朗普前期的表现确实是非常出尔反尔,本来5月份已经达成协议了,突然之间两个星期之后就反悔了,当然达成协议是它的财产达成协议,所以最后还得本人出面达成协议。虽然中国官方也对此回应了,但是最近其实出现了转机。有两个情况,一是中国最近恢复了从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还有对石油的重新进口,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过去中国把石油从美国资产当中剔除掉了,而且8月份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和大豆的出口,前两天新闻说一船开往中国了,这肯定是中国政府的行为。因为中国政府跟美国不一样,中国政府说停,企业就停掉了。美国虽然是企业,它根据关税的情况自己决定,所以一旦开始出现重新运过来的话,说明还是官方有这个态势。
第二个就是我们看到中国的这些主流媒体,包括《人民时报》、《环球时报》最近描述中美贸易战的口风都在改变。今天《人民日报》有篇报道,说中国不屑于以牙还牙地反击美国,可以灵活一点。最开始说是奉陪到底,但是两败俱伤都没有好处,所以还是要灵活一点。受到的鼓舞就是刘鹤副总理讲到,现在是预期影响大于实际影响,他后面说中国还在接触,这还好,至少没有中断关系。所以贸易战也是这样,越是悲观情况下达成妥协和协议的情况下可能性越大,很乐观的情况下,特朗普说反正这个协议不是我说的,不算数了。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另外,沈建光博士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折射。从中美贸易的局面来看,这个不是今年才开始,不是特朗普上台才开始。这里面短期是一个贸易纠纷问题,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对中国非常高,三千五百亿美元,这是美国数据。中国数据好像只有三千亿逆差,从美国只进口了一千五百亿,中国的数据也反映了至少三千亿美元的逆差,但是美国更高。美国出来从香港港口到美国,这样算起来有五千多亿从中国进口,所以有三千五百多亿美元的逆差,所以表面上打贸易战,美国是有优势的。因为美国说六百亿,中国也加六百亿,结果美国加到两千亿,中国从美国进口一共就一千三百亿,这个没有办法跟。全部把所有的产品都加关税也不现实,因为很多的美国的芯片也只有美国能生产,特别是中兴通讯的事情,很多不进口给中国,不出口给中国反而受不了。
这里面的贸易摩擦对中国肯定是挑战更大,但是贸易战不是最主要的,这里面更大的一个就是中期的技术竞争。美国现在把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说中国做过这个产业规划了,中国是政府主导。但是其实这个产业主导、产业计划,英国也做。英国工业2050,德国有工业4.0。大家都知道,美国自己也有一个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这些高新制造业很多要靠国家的规划和投入,美国最近好像对人工智能、AI国家又投了十五亿美元。欧盟最近又出了一个新的规定,好像有几十亿欧元,欧盟是扶持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这都是国家的钱。所以中国搞智能制造也是国家主导的,这也不是说不可以,大家都有这个。但是科技的竞争接下来比贸易的竞争更重要,所以这个方面是第二层次上的。
那么贸易方面,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包括机械设备是现在的第一大,中国每年出口美国接近四百亿美元,中国过去十年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是非常明显的。核反应堆对美国出口了,后面电机设备及其他零部件,也算比较中高端的,机械电子产品也要占,加起来就是六百多亿美元,这其实比重是最高的,所以从美国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高科技企业产品。前段时间,是从贸易问题到科技较量问题,还有一个体积问题,还有一个是全球国际规则的秩序的制造,这些问题其实是更重要的。大家对特朗普的底气,确实是不知道的。可能也是他自己的书上讲的交易的艺术,他写了本书叫《交易的艺术》,一开始漫天要价,你根本不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你就去猜,可能这个可以达到底线,但是你猜出去可能就大大高于他本来所预期的。你可能让步的比他预期高很多,所以可能会让步让得很多。所以他现在不让中国琢磨出来。短期来看,就是贸易逆差的问题。贸易逆差确实是特朗普非常关注的,这点不假。特朗普也不是说把高利差当借口,他口口声声说的对中国的贸易利差太高,是他根深蒂固的想法。回看特朗普三四十年前的视频,当时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利差问题就耿耿于怀,他当时说过一句话:“如果我是美国总统,我一定要大幅改变这个情况。”最近他也说了很多,他说:“欧洲也不是好东西,他也占我们便宜,他也有利差。”只要每个国家有利差,特朗普就不满意,所以这明显就是特朗普的一个意图。第二,通过对中国强垄断是可以得到选票的。好像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候选人当中,连任的可能性还是挺高的。
第二个就是他口口声声讲的,全球都害怕贸易战,害怕经济秩序打乱,所以大家都要到美国去投资,美国变成一个避风港,这也是特朗普所期望的。
第三个就是重塑国际秩序,包括经济秩序、科技秩序。所以特朗普就觉得中国的崛起改变了秩序。第四个这是最坏的,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国内把最坏的猜想认为是一个现实,这样的反击都往这里靠拢,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就变成冷战。有些人就把彭斯的讲话说是冷战的开始,这是《金融时报》和有些国际的媒体的评论。这就是前段时间,美国副总统在美国发表的演讲,让人感觉到冷战的阴影。谈到的大部分不是贸易问题,谈到的是贸易、科技、国家的问题,补贴、贸易问题、南海、新疆、台湾都涉及到了。那篇讲话还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反映了确实有冷战的风险在里面,全面的风险,不光是贸易问题。其实中国最担心的不是解决贸易利差的问题,而是很多国际上的产业链要移出去,把中国的产业链连根拔起的问题,这个彭斯的讲话就有点冷战的意思。白宫副总统的讲话,并不是没有妥协的空间。因为这几大猜想当中,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对中国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跟美国冷战是最坏的结果,一旦到冷战的程度,大家就变成敌人、对手。白宫副总统已经说是对手了,他从美国的各个层面,竞争对手或者对手,跟敌人还是有点区别的。到了冷战就变成敌人了,但是这个方面,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如果贸易问题都不能解决,那么其他的关系就难了。所以到11月份最后在加这个关税之前,最后的一个窗口期,达成妥协或者协议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因为这里面也有基本的支持在里面,表面上看美国很强大,中国的利差要达到三千多亿,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国内的市场是很依赖中国的产品的,产业链真的要移除,至少要两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那期间美国国内的需求靠谁满足?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里面彭斯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的发展完全靠美国,这是错误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造成中国企业的体制、竞争力在加强。墨西哥的官员表示,墨西哥和中国比,雨伞比不过中国,生产出来到美国价格还是比中国高,为什么?墨西哥没有产业链。产业链很重要,生产任何东西,一个加工厂要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厂家都在中国,包括现在回到台湾也很难。不是一家企业能回去,整个产业都回去才能有竞争力。所以,这就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造成的这样一个巨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来,形成的优势在里面。还有就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中国很高效。所以其他国家运输的,包括墨西哥到美国,可能有些国家运输还不如中国过去方便,成本低。其实,美国这样要打贸易战的话,会伤害美国企业、伤害老百姓。我们看美国要加关税,100家企业中,95家以上是不支持特朗普的政策,都希望跟中国说和,只有5家生产产品的,希望加关税。但却是95:5这样的一个局面。所以从贸易的角度来看,这是最容易达成协议的,而且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沈建光博士认为,相信双方政府能够达成有利的协议,避免矛盾升级。
另外,有人说五千亿占中国GDP的比重不高,算起来低于0.5左右,好像问题不大,出口可以到其他国家去。但是中国家具出口美国占美国50%的比重,到日本就变成60%了,这说明中国很多产品,包括玩具在日本也是78%,纺织品在美国的进口比重占54%,但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的比重达到77%。所以很多东西要取代美国市场其他的国家很难,因为其他国家都已经饱和了。不出口美国,转而出口到其他国家也是不现实的。那么,七八月份,甚至九月份,中国的出口还都很强劲。这里面有一个担心,厦门曾做过一个调研,厦门的出口企业说,现在出口表现非常好,就是赶在25%之前,把货运到美国去。所以回去查了一查,现在都在出现大部分上扬,就是翻倍了。跟今年年初比,贸易战不严重的情况下,去美国的仓,过去很空的,现在都爆仓,你拿不到仓位了。现在看起来都不错,但是到明年一旦加起来就是反向的,说不定会断崖式下降。所以这个贸易战的影响如果不避免的话,到明年这个影响会更加深远。所以更严重的就是产业链,50%的话很多产业链都在考虑要不要到其他国家。那么中国的应对,一开始我们说要奉陪到底,其实奉陪到底就是两败俱伤,所以现在最新的表态是,中国不和美国一般见识,美国打美国的,中国管中国,继续开放,这是积极的态度。美国封闭,中国开放,中国政府现在越来越多倾向这个,越是这样,中国越是开放的话,已经有明显的一些变化了。
四、中国经济长期前景与政策
现在挑战很大,内部外部都有很大的压力。但从历史的角度,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其实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大幅下滑。1992年的时候中国的名义GDP要达到40%左右,一下子跌到10%不到,1997、1998年也是这样,经济增速下降很多。2003年的时候,当时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商业银行达到18%,这是中国官方的数据。当时海外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数字实际上要更大,高于40%,后来就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把坏账剥离。现在中国银行的坏账率是2%不到,有些质疑的认为是4%-5%。但这个坏账的比例情况要远远好于当时。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的消费,确实是中国的一大亮点。还有就是在内忧外患下中国的对策,是非常清醒和明智的,现在的口号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在博鳌的时候,习近平主席就说,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开放金融汽车行业,这个已经做了,开放金融业就是说外资的投行、保险,可以持有51%的股份,所以现在有些日资、美资都在申请。汽车也是,已经不要求50%了,可以控股。最近宝马也宣布投资中国几十亿美元,特斯拉又是一个例子。改善投资环境,主动扩大进口、降低汽车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很多海外的诉求我们也在积极地回应,而且我们也说到了改革时间表宜早不宜迟,继续加大改革开放。还有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民营经济的产权,鼓励信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中国还有两大优势,一个就是农村消费的潜力巨大。包括农业税的取消和对农村的补贴,还有扶贫的收入,现在支出是大幅度翻倍式地增长,那么实际的消费支出,农村的居民也是大大高于城市。第二个巨大的空间就是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和旅游,交通、教育、文化、通讯、医疗保健的支出都在上升,海外旅游和海外就医人士在增加,中国还有很多高端医疗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所以中国的医药市场的改革开放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掘。
还有大湾区各个方面的机遇,大湾区融合了香港、澳门和国内的九个城市,而且这个大湾区跟东京湾、旧金山湾、纽约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人群最多,人均GDP也不低,有两万美元,而且它最大的港口的规模是其他几个湾区的十倍以上,机场吞吐量包括产业链非常完备,把香港的服务业发展到内地的话,其实结合起来就有很大的发展机遇。还有“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一带一路”已经投进去七百亿美元了,而且跟当地的沿线国家贸易达到了五万亿美元,而且合同达到五千亿美元,国际合作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现在一些暂时的困难,关键还取决于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现在4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成就和资源,对应对现在新的挑战,要比当时其他几个经济下滑阶段更有优势,关键就是怎么样进一步落实习主席在博鳌讲的这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步伐。如果贸易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话,那么明年的经济形势会比今年要乐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