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中东欧基金联合举办的2019中东欧经济研究圆桌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东欧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前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öhler),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法国前总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多米尼克·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监事会主席迈克尔·狄克曼(Michael Diekmann),锦江国际集团、丽笙酒店集团的企业代表等政商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新机遇和新动能。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东欧经济研究所所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兼职教授盛松成主持开场。他认为,随着中国与中东欧17国全面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中东欧合作成为了中国与欧盟合作的重要组成和有益补充,“在此背景下,政界、商界领袖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来探讨和展望‘一带一路’与中东欧经济合作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中东欧经济研究所副理事长李铭俊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矢志不渝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创业创新浪潮。”2017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中国-中东欧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中东欧经济研究所,希望通过研究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人文和社会领域,为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服务,为提升中东欧合作水平、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贡献中欧智慧。
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前驻捷克、罗马尼亚大使霍玉珍在致辞演讲中表示,“17+1”合作源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大家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彼此关切,赢得了各方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是通过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生动范例。“‘17+1’是公开透明的大舞台,大家共商、共建、共享,最终实现共赢。”
活动上,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付捷,上海市政府参事、中东欧经济研究所理事杨洁勉,上海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世福资本有限公司(中国-中东欧基金)总裁陈爱平,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高明共同发布《中东欧经济研究报告2018-2019》。该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2017-2019年度中东欧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变化、重要政治事件以及中国同中东欧16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新进展。随着希腊被接纳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新成员,今年的研究报告也特别设立专题,专门介绍了希腊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希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境况。
在第一个圆桌讨论环节,德国前总统霍斯特·克勒,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法国前总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以及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监事会主席迈克尔·狄克曼等嘉宾,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与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新机遇展开了探讨。这一环节由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姜建清主持。大家一致认为,欧洲和中国应该加强合作,让更多的人从全球合作中受益。未来,中国和中东欧的合作会迎来更多机遇。国际间的合作应该在一个透明、开放和包容的多边体系中来完成,大家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在第二个圆桌讨论环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名驹、丽笙酒店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开发官ElieYounes、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商学院院长ZitaZoltay-Paprika等嘉宾,在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中东欧基金)欧洲区总裁、中东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进的主持下,就如何切实打造中国-中东欧合作新动能展开了深度讨论。嘉宾们表示,除了传统的合作领域,中国-中东欧合作未来还可涉及更多的领域,例如旅游、消费等行业,从而为双方的合作带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