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4日是罗马尼亚最早的银行——罗马尼亚储蓄银行(CEC Bank)的成立纪念日。该行成立于1864年,比近代罗马尼亚作为独立、统一的国家成立晚了五年。它的创始人是“罗马尼亚银行之父”、罗马尼亚社会现代化和国家机构的总设计师——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时至今日,罗马尼亚储蓄银行(CEC Bank)仍是罗马尼亚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此外,目前罗马尼亚银行体系中还有罗马尼亚国家银行(Banco Nacional de Rumanía)和罗马尼亚商业银行(Banca Comercială Română)这两家重要的银行,这三家银行被称为罗马尼亚银行业的“三巨头”。在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先生所著的《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②》一书中,有一章名为《罗马尼亚银行“三巨头”变迁》,专门讲述了这三家银行的历史。让我们读一读这篇文章,一起来回顾罗马尼亚银行业的发展轨迹,感受世界金融的沧桑历史吧!
罗马尼亚最早的银行
岁月如白驹过隙。图1这枚大铜章发行于1964年,是为纪念罗马尼亚首家银行——罗马尼亚储蓄银行成立100周年(1864年-1964年)而铸造发行的。此铜章重109克,直径60毫米。铜章的一面镌刻着罗马尼亚储蓄银行的古典大楼,另一面则是该储蓄银行的缩写“C.E.C”。罗马尼亚储蓄银行诞生于1864年,相比欧洲的其他储蓄银行,其创建时间上略有些晚,但与其国家诞生时间相比,又不算晚。据史实记载,罗马尼亚作为一个国家晚至1859年才出现,虽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历史上有记载的罗马尼亚人祖先为盖塔-达契亚人(Geto-Dacians)。作为古色雷斯民族的一个分支,在马其顿帝国分裂后的几个世纪里,盖塔-达契亚人建立起自己的王国,统一了从黑海到潘诺尼亚平原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达契亚帝国,并成为罗马帝国以北最强大的势力。在与如日中天的罗马进行了近一个世纪不屈而惨烈的抗争后,这个王国终于在公元101-104年被罗马帝国的图拉真大帝征服,成为罗马人东部边界的前沿行省。古代的罗马尼亚是日耳曼以东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古罗马人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留下了如此深刻的烙印,以至于维吉尔在自己的诗中,将达契亚描述为“东方又一个亚平宁”。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擅长金融的罗马人并没有在此留下丝毫银行业的痕迹。中世纪,此地区有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与特兰西瓦尼亚三个独立的君主制公国。前两者是奥斯曼帝国辖下的自治国家,后者在近代被并入奥匈帝国。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后,法国鼓动瓦拉几亚公国与摩尔达维亚公国合并,以阻止俄罗斯帝国南下。由此,瓦拉几亚公国与摩尔达维亚公国在1859年合并,选出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札(Alexandru Ioan Cuza,1820年3月20日—1873年5月15日)作为大公,并于1861年实现两个公国在行政上的统一。
说到罗马尼亚储蓄银行的创建,不得不提及其创始人,即罗马尼亚国创始人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图2是罗马尼亚储蓄银行成立130周年(1864-1994)时发行的纪念大铜章,铜章重117.7克,直径60毫米。铜章上着戎装的人物便是库扎。
库扎出身于摩尔多瓦贵族世家,从小接受欧洲教育,曾在巴黎等地求学,或许那时就受到欧洲银行业的启蒙教育。此后库扎在摩尔多瓦军队担任军官直至上校。1848年的欧洲革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爆发起义。年轻的库扎参加了反抗俄国和土耳其统治的革命活动,一度被逮捕并送到维也纳。不久库扎在英国的支持下得以逃脱。1857年,库扎成为摩尔多瓦临时议会议员,1858年任摩尔多瓦战争大臣,1859年当选为摩尔多瓦亲王和瓦拉几亚亲王。同年,库扎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公国组成公国联盟并称其为罗马尼亚,1861年宣布罗马尼亚统一。1862年2月,库扎就任首位罗马尼亚大公。在短短四年的执政期间,他雄心勃勃地启动政治、社会、经济和金融改革,1864年各项改革达到高潮。他没收修道院的大片地产,实施土地改革;给予农民土地所有权,豁免徭役和什一税;推行普遍义务教育,修建许多学校,向贫苦学生发放奖学金;实行选举法和司法制度的改革,改组国家机器,扩大选举权、颁布了一部保证大公在政府中有支配权的新宪法;创立雅西大学(1860年)和布加勒斯特大学(1864年),并帮助推动罗马尼亚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欧式军队,同时成为罗马尼亚海军的创始人。
此外,库扎还干了一件值得金融史记述的重要事情。当时,罗马尼亚尚处于粗放农耕文明时代,经济是农业经济,社会是乡村化的,贫富差异悬殊,但也出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萌芽。社会期待政府能效仿欧洲建立储蓄银行和小贷机构来扶贫济困,于是库扎创立了罗马尼亚储蓄银行。因而库扎不仅被认为是罗马尼亚社会现代化和国家机构的设计师,也被称为“罗马尼亚银行之父”。储蓄银行的首任董事(行长)为安瑞克·温特哈德尔(Enric Winterhalder)。不过,库扎的一些激进政策引起了大地主、宗教人士和中产阶级的不满,他的独裁使他处处树敌。仇敌们联合起来反对库扎的土地改革法案,他们抓住罗马尼亚遭遇金融危机和库扎的情妇卡塔尔久·奥布雷诺维茨(Elena Maria Catargiu-Obrenović)爆出丑闻的契机,迫使库扎于1866年2月22日签字退位,并流亡国外。1866年4月20日,普鲁士霍亨索伦王室的旁支卡罗尔一世(Carol I)接任罗马尼亚大公,开启了罗马尼亚近一个世纪的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
1897年罗马尼亚储蓄银行成立34 周年时,发行了图3这枚纪念大铜章。此铜章直径为64.8毫米,重109.5克。铜章中一身戎装的人物换成了卡罗尔一世国王。这枚精美铜章的设计师是迪米特雷斯库·菲克(Dimitrescu Fec)。国王卡罗尔一世全名为霍亨索伦·西格玛林根的查理(Charles of Hohenzollern-Sigmaringen),1866-1881年为罗马尼亚大公,1881-1914年为卡罗尔一世国王〔King Carol I〕。在他的统治下,罗马尼亚于1866年颁布了一部以西方模式为基础的宪法,参加了1877-1878年的第十次俄土战争。1881年,卡罗尔一世获得列强对罗马尼亚王国的正式承认。在他任内建成的罗马尼亚储蓄银行总行大楼(1887年开工,1900年落成)是一座美轮美奂的艺术宫殿,堪称布加勒斯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杰作。卡罗尔一世和皇后参加了大楼的奠基仪式。这幢大楼由19世纪的法国建筑师保罗(Paul Gottereanu)设计。1875-1900年,保罗在欧洲留下了50多个闻名遐迩的建筑杰作。
毫无疑问,罗马尼亚储蓄银行大楼是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小宫殿”。该大楼外方内圆,绝妙之处是宫殿般的大楼有一个金属骨架和玻璃构成的中央圆顶,周边还有四个小圆拱顶,自然光从玻璃拱顶直射内部,明亮而温煦。这幢大楼被罗马尼亚及储蓄银行视为建筑瑰宝,至今坚固无比,从未经过大修。2012年,罗马尼亚蓄银行将该大楼卖给了市政府用作艺术博物馆,但仍需返租一段时间,至银行新大楼建成后才全部迁走。
经历了150年金融沧桑的罗马尼亚储蓄银行今天依然存在,历经数次更名,现在的名称很长,称为Romania Casa de Economii si Consemnatiuni,简称C.E.C。其中,“Casa”一词来源于法语“Caisse”,法国人将其作为储蓄银行的名称。悠久的金融历史积淀,成为罗马尼亚储蓄银行的骄傲。2002年11月,该银行出版了关于首任行长安瑞克·温特哈德尔生平的著作,同时展出储蓄银行的许多文物,并特别陈列了储蓄银行的众多历史纪念章,为这家百年银行的金融沧桑留下了金属记忆。2003年6月12日,罗马尼亚储蓄银行博物馆正式开馆。
平民化的罗马尼亚储蓄银行,曾被不少罗马尼亚低收入人民视为“灵魂的银行”,储蓄银行是他们记忆的一部分。在罗马尼亚曾经的百年巨变中,尽管政权更迭、战争肆虐、生灵涂炭,但积少成多的储蓄存款及安宁的家庭生活始终是罗马尼亚人最后的期盼。目前,罗马尼亚储蓄银行仍是一家“国有银行”。令人深思的是,这家罗马尼亚曾经的主流银行如今却境遇尴尬。在苏东剧变后的1990年,罗马尼亚储蓄银行还占有该国银行业32.9%的市场份额,但到了2006年,市场份额已大幅降至4.03%。不知是“去国有化”还是银行自身的体制弊病所致,储蓄银行已“灵魂出窍”,逐渐丧失了其在罗马尼亚银行市场的领先地位。截至2009年末,罗马尼亚储蓄银行还拥有1351家分支机构,其中800多家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部分网点只有一两个雇员。该银行虽然仍有270万客户——“普惠”是做到了,但无法掩饰低端客户过多给银行经营带来的窘迫。
从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
18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人脱离东方转向西方,贸易和外国投资增加。直到1914年,罗马尼亚主要出口商品仍是农产品和原材料,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外贸虽有增加,但工业基础依然薄弱,工业品大量依赖进口。首都布加勒斯特位于多瑙河支流所流经的平原地带,成为罗马尼亚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成长,城市中由企业家、银行家和自由职业者构成的中产阶级开始崭露头角,向自由党和大地主发起挑战,试图取得国家的领导权。
西方思想和制度的渗入,促使仿效西方模式的商业银行开始诞生。图6是罗马尼亚国家银行(Banca Națională României,简称BNR )大银章,银章重103.9克,直径为65毫米。银章中的人物为罗马尼亚国家银行的创始人和董事尤金·卡洛达(Eugeniu Carada,1836—1910)。尤金·卡洛达是罗马尼亚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出生于1836年1月,他在巴黎学习期间受到革命思潮影响而投身罗马尼亚独立统一运动,曾四次被捕,20多岁时就担任罗马尼亚议会的秘书长。罗马尼亚国家银行于1880年4月创建于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又一家古老的银行。该行初始资本30万列伊,其中10万列伊为国有资本,剩余20万列伊来源于以布拉蒂亚努家族为主的私人资本。1880年末政府退出持有该银行股份,国家银行成为完全私人性质的银行。
尤金·卡洛达不仅是罗马尼亚国家银行的奠基人和“总导演”,他还与埃米勒·科斯蒂内斯库(Emil Costinescu)一起建立了罗马尼亚造币厂。尤金·卡洛达创立国家银行是为了支持卡罗尔一世国王政权,但他从未担任过行长职位,据说是他不想接受由国王签署的任命书,甚至卡罗尔一世国王想见他,他也总是避而不见,因为他不满当时罗马尼亚专制的王朝统治,他参与革命的初衷是想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当然,也有说是因为他年轻的妻子不想一直生活在罗马尼亚。该银行第一任行长为罗马尼亚财政部长扬·康皮内阿努(Ion Campineânu)。
图7是罗马尼亚国家银行成立115周年(1880-1995)方形纪念铜章。铜章上的头像为尤金·卡洛达。
图8是罗马尼亚国家银行成立130年(1880-2010)纪念铜章。铜章重23.5克,直径为37毫米。面值1列伊。铜章中的建筑是罗马尼亚国家银行总行大楼,建立在1678-1688年的一幢古老旅馆的旧址上,由建筑师拉杜·杜德斯库(Radu Dudescu)和尼古拉·克雷托尤(Nicolae Cretoiu)于1942-1944年间设计建成。该建筑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并受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盛行的理性主义的影响。白色的大理石内墙,漂亮的花岗岩台阶,科林斯式的外柱,精美奢华,气势恢弘,深具历史性和艺术性,是布加勒斯特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与偏爱罗马尼亚储蓄银行大楼一样,罗马尼亚人亦为国家银行的大楼建筑而感到骄傲。该行几乎所有的纪念章上都有这幢大楼的图案,罗马尼亚国家邮政局还曾为该大楼发行了纪念邮票和小型张,如图9和图10。
作为地处东欧的小国,罗马尼亚在历史上恰如欧洲列强刀俎下的鱼肉,被罗马帝国征服过,因而罗马尼亚不仅使用拉丁语,还把罗马认作了自己的先祖,把征服过他们的图拉真皇帝当作自己的民族英雄,连国名也用上了“罗马”二字,以罗马为宗的民族意识一直延续到现代。罗马尼亚凭着和罗马的关系成为了罗曼语族的一员,同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同语族的国家攀上了亲戚,这在东欧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罗马尼亚在近代饱经沧桑,曾长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在19世纪俄土拉锯战中,罗马尼亚成了俄国压制土耳其的筹码。一战时,在协约国(尤其是法国)的压力下,罗马尼亚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并如愿夺回了匈牙利统治下的部分国土。只是二战时,罗马尼亚站错了队,加入了德、意、日法西斯同盟。1944年,苏联红军进军罗马尼亚。同年8月2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并发动反法西斯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政权,并转而加入了反德国法西斯战争。1945年3月6日罗马尼亚成立联合政府,此后米哈伊尔国王退位。
图11的银章画面令人似曾相识。该银章由罗马尼亚国家银行发行于1946年,当年共产党代表也进入了罗马尼亚国家银行的董事会。银章重55克,直径为55.7毫米。印章的设计师是科梅德里亚(Cmedrea)。银章的一面呈现的是刚强有力的苏联和罗马尼亚两国工人一手擎红旗,另一手紧紧相握,下方的文字为“罗马尼亚—苏联友好”;银章另一面的年份是与两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相关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赞美俄罗斯是把罗马尼亚从土耳其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大救星”。重要历史节点列举了1711年,在这一年的俄土战争中,土耳其受挫于俄国;1877年,罗马尼亚卡罗尔一世率军参加俄土战争,并在普列文迫使4万多名土耳其士兵投降,次年2月,土耳其求和;1916年,俄罗斯将军布鲁西洛夫重创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集团向奥匈帝国宣战,奥匈帝国解体……
1946年,罗马尼亚国家银行仍是由私人资本控股,但政治态度却十分鲜明。一战时罗马尼亚国家银行曾将部分银行珍宝运往莫斯科保管,可要回时困难重重,成为胸中隐痛。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罗马尼亚国家银行被改造为国有银行,并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发行罗马尼亚货币列伊,掌管罗马尼亚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和汇率。此后,罗马尼亚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复制了苏联的经济模式,执行严格的中央计划和指导,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消费品的生产而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同样,苏联式的银行体系也被复制到了罗马尼亚,大一统的国有银行体系与高度计划集中的经济制度形成了“完美”结合。除罗马尼亚国家银行和储蓄银行外,其他的外国银行和私有银行都遭到了关闭和清算。
从罗马尼亚储蓄银行的诞生至今,罗马尼亚银行业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史,从大公到国王时代,从加入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到参加苏东社会主义阵营,从齐奥塞斯库总统被杀到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处在欧洲夹缝中的罗马尼亚一直拥有摆脱列强控制的愿望。罗马尼亚曾反对赫鲁晓夫的想法,不愿放弃工业化的努力而充当经互会指定的提供农产品和原材料的角色。1964年,罗马尼亚共产党发表所谓“独立宣言”,1968年还大胆谴责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然而,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还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罗马尼亚工农业生产一片混乱,生活水准持续下降。为了使经济好转,齐奥塞斯库又转向苏联,但还是未能消除人民的不满。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他本人及其妻子也被秘密枪决。
此后,罗马尼亚新的民选政府大幅调整路线,脱东趋西的倾向明显。2004年3月罗马尼亚加入北约,2007年1月加入欧盟,并接受美国与北约在其境内部署军力。不过,加入不等同于融入。罗马尼亚要在经济总量和生活水平上赶上欧盟仍长路漫漫。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一份研究报告,以居民购买力平价衡量,罗马尼亚2006年人均GDP仅为欧盟25国平均水平的36%,在所有成员国中排名末位。按人口计算,罗马尼亚是欧盟第七大国,但其经济总量仅占欧盟的0.7%至0.8%,贸易总额仅占欧盟与非欧盟国家贸易总额的1%。2006年底罗马尼亚的通胀水平接近5%,为欧盟通胀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欧盟平均水平2.5%的近两倍。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为10%,远高于欧盟国家0.5%的平均水平。
现实的挫败,使罗马尼亚的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发现自己又一次处在东西方的十字路口。2015年,俄罗斯举行二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庆典,已经加入欧盟的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没有理会美国驻捷克大使的指责,没有因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冲突而抵制参加活动。米洛什·泽曼说:“我前往莫斯科是为我们国家不用说德语,不用说‘希特勒万岁’而对其表示感谢。苏联为此付出了2000万人的代价,没有苏联,我们就无法战胜希特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罗马尼亚等不少东欧国家人民的心声。
国有银行外资化
前文介绍了两家罗马尼亚最古老的本土银行。其实,罗马尼亚最早的银行并不是本国资本的储蓄银行,而是外资银行。图14的大铜章发行于1923年,铜章中人物是罗马尼亚最古老的外资银行马莫戎曲布兰克银行(Marmorosch Blank Bank)的创始人莫里斯·布兰克(Mauriciu Blank,1848-1929),他是罗马尼亚犹太裔银行家;另一面是两位女神像,其分别手持蛇型仗和倾倒金钱的丰饶角(西方币章常以蛇杖和丰饶角为财富的象征)。大铜章制作十分精美,重133.3克,直径为70毫米,由L. HUJER设计。
莫里斯·布兰克来到布加勒斯特后,受雇于商人雅各布·马莫戎曲(Jacob Marmorosch)。马莫戎曲早在1848年就在布加勒斯特从事小贷金融业务。1865年,马莫戎曲和他的兄弟在布加勒斯特设立了由英法资本控股的“罗马尼亚银行”。1864年1月,罗马尼亚银行改名为马莫戎曲布兰克银行(Banca Marmorosch, Blank & Co),该银行曾大量参与罗马尼亚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一度是20世纪20年代罗马尼亚最强大的银行。1948年,该行与其他外资和私人资本银行一起被收归国有。
当时,在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央银行除承担中央银行功能外,还直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中国的银行体系也曾受其影响,直至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刚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并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原办理的信贷、储蓄和结算业务等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真正承担起中央银行职能,成为银行的银行、货币发行的银行,不再办理对居民和企业的商业银行业务,这是题外之话。1990年,罗马尼亚也开始仿效现代金融体系,将商业银行业务从罗马尼亚国家银行中剥离出来,成立了罗马尼亚商业银行(Banca Comerciala Romana),这是一家年轻的老银行,其源头可追溯至1880年。图15是罗马尼亚商业银行成立5周年纪念铜章,铜章重51克,直径为45毫米。铜章的两面分别是银行大楼和徽记。
苏东剧变后,罗马尼亚出现了一股私有化热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僵硬的国有银行的体制、观念乃至技术都不适应转变中的市场经济。2010年,罗马尼亚银行业还出现了整体性亏损。在向“西”看的大趋势下,银行业股权纷纷易主。在欧盟的10个前社会主义国家中,目前只有罗马尼亚、拉脱维亚、波兰、斯洛文尼亚拥有稍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1992年,中东欧国家尚有超过120家国有银行。在经历了金融业私有化浪潮后,捷克、保加利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和匈牙利已经不存在国有股份参与的商业信贷机构。
其实,罗马尼亚也加入了银行私有化的浪潮。2003年,罗马尼亚商业银行的少部分股权出售给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2006年,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ERSTE)以37.51亿欧元(约合当时的50亿美元)从罗马尼亚政府、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手中收购了罗马尼亚商业银行61.88%的股份,并在之后增持至81%。目前,外资控股的罗马尼亚商业银行是罗马尼亚最大的商业银行,之后是奥地利中央合作银行的罗马尼亚分行,以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控股的特兰斯瓦尼亚银行(Banca Transilvania)。17%的罗马尼亚银行的所有权控制在希腊公司手中,由外资银行占绝对比重的前10家银行拥有罗马尼亚银行系统资产的78%。罗马尼亚有40家商业银行(有2家国有资本控股银行,3家国内私有资本控股银行,26家外资控股银行,8家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及1家信用合作社),总资产约83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62%。其中,,只有进出口银行(EximBank of Romania)和罗马尼亚储蓄银行还属于国有。而且从2005年开始,政府曾多次想出售罗马尼亚储蓄银行,无奈报价太低未能成交。
图16是2014年罗马尼亚储蓄银行为成立150周年发行的纪念银币。银币两面的图案分别为银行创始人库扎像和银行大楼。银币发行量为250枚,重31.103克,直径为37毫米,面值10列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在品尝完出售本国银行股份的甜蜜之后,罗马尼亚银行业也感到了阵阵不适。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欧洲银行自顾不暇,奥地利央行要求该国在罗马尼亚的银行要限贷,放贷规模不得超过其在当地所吸收的存款规模。时任罗马尼亚总统认为这是要“窒息”罗马尼亚经济,“有失公平”,他强调“罗马尼亚不会为欧洲银行的贪婪和失误买单”。他甚至透露,当初欧洲是将罗马尼亚银行业的私有化作为加入欧盟的前提条件的。一些罗马尼亚人忘却了曾经的抱怨,怀念起历史上的罗马尼亚银行业,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光的罗马尼亚人甚至说道:“当时的罗马尼亚没有外债,罗马尼亚国家银行还有27亿美元的储备。出口获利约100亿美元,黄金储备数十吨。所有的罗马尼亚人都有工作,都有汽车、房屋,失业率是零。人们在国家银行都有存款,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政变开始的时候,齐奥塞斯库在国外, 正与一些阿拉伯国家谈判建立第一家欧洲银行。”
数百年来,全球银行业在持续地探索着成功的道路。人们对现实永不满足,他们不断地选择、仿效、试错,期盼寻找到银行业发展的最佳方案,也有人不断地推荐、赞扬、复制某些“成功”银行模式。但令人失望的是,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银行模式,只有最适合本国的银行模式。什么是最适合本国的银行模式,只有历史才能回答。成功与失败的检验,还得看后人在阅读银行史时,留下的是一声叹息,还是点头赞赏。
本文原标题为《罗马尼亚银行“三巨头”变迁》,节选自《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②》,姜建清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2019年1月第1版),P401-P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