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2009年,我国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2015年1月,我国央行首次正式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我国GDP占全球17%以上。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5%左右,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高的国家。
中国成为全球外贸第一大国。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倍多(去年为971亿元)。
但是,中国在国际上的货币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今年2月,人民币在SWIFT系统中的全球结算仅占2.20%,而美元则为38.43%。2020年,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2.25%,而美元占比则高达59.02%。
二、资本账户双向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步骤
当前资本加速流入我国的趋势正在形成。
截至去年12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债券、股票规模分别达到3.34万亿、3.41万亿,同比分别增长47.4%、62.1%,增速明显快于往年。
债券市场是外资流入我国的重要渠道。2020年外资净增持我国境内债券达1861亿美元。一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净买入4946亿元人民币的国债。3月30日,富时罗素确定将中国国债纳入主力债券指数。预计此举将吸引1400亿美元流入我国债市。
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境内人民币资产情况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应更强调双向开放,而非仅仅“引进来”,尤其是需要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投资先进技术和资源能源,避免两头“卡脖子”。
今年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FDI)448.6亿美元,同比增长43.8%,较2019年同期增长25.3%。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1.5%。
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自2016年起连续下滑,2020年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同比下降0.41%。今年1-2月,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同比仍下降0.9%。
我国非金融ODI规模(亿美元)
根据国际经验,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除我国外,当前全球主要央行均实行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美国1月份 M2 同比增速高达25.9%,我国M2增速比前几年上升不到2个百分点。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在6.5左右。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近8%。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趋势。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中外利差较大,资本加速流入中国。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达3.2%左右,美国则为1.6%左右。中美利差在去年高达2个百分点以上,目前缩窄至1.6个百分点左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第二,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第三,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对外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价格不断提高,人民币也会随之升值。
第四,出口商品利润率的上升也使中国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大的容忍度。
第五,在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进口资源、能源和高新技术,人民币升值对此是有利的。
我国已基本退出对汇率的常态化干预。最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清洁浮动。
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2013-2015年,我国依次放开贷款、存款利率上下限。2019年,实现贷款基础利率LPR市场化报价机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引导LPR,货币政策传导进一步畅通。
金融开放持续推进。 “十四五”规划指出,“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
三、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广阔
去年11月,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这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协定签约国总人口、GDP分别约占全球的30%,区域内贸易也占了全球贸易额的30%左右。
3月27日,我国同伊朗签署了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将加强在能源、基建、工业、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3月31日,以东盟与中日韩(10+3)为成员国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中增加了本币出资条款,即在美元计价贷款以外,成员可基于自愿和需求驱动原则,提供本币计价贷款。
今年1月份,以人民币形式进行的跨境收付比重首次超过40%,是2020年的两倍。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
本文来源:同策研究院